首页  |  公司新闻  |  分站运营  |  研究生  |  高考项目  |  学历教育 海外留学  |  其他业务  |  客户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中教信网 >> 出国留学 >> 海外生活 >> 新闻正文


海外中国访问学生:感受差异 在碰撞中成长

2007-10-8 18:55:57

学生相比较而言,劣势也是很明显的。

  琳达说,“在英国,我们始终都是希望年轻人有一个主动积极的态度,要总是充满疑问并作出评论,比如对政治,对媒体,对名人明星等等。我们不希望学生们我们教他们什么,他们就按步就班的学什么。我从读过的一些关于中国教育方面的书籍上和我对一些学习非常好的学生那里了解到,可能是由于中国的传统和文化,给我的感觉就是对于一些权威人员一定要非常的尊重。所以两种教育系统都是适应不同的国家的。”

  “我教过很多中国学生,也到中国访问过中国的大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让我说我很了解的一些学生,我就觉得他们来到这以后从不期望来试图向我挑战,但我却觉得他们应该向我挑战,这应该是我们在一起共同做的事情。我会想办法给中国的学生时间试图让他们了解在中国和西方这种文化是不同的。”

  体会差异 改变自己

  而对于生活在英国的访问学生们,也体会得到这种差异,并慢慢地改变着自己。

  张璐,这个曾经的访问学生,如今即将获得伦敦经济学院的硕士学位,现在她已经被英国的一所大公司所录用。作为上海财经大学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她在英国的求职经历也是历经坎坷。而正是这些挫折,让她认识到,在英国,求学阶段的学习动机将对未来的工作产生巨大影响。

  张璐感受最多的是开始找工作。“我发现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其实他们的能力真的很强,英语也不见得差,为什么最后会找工作会失败呢?然后我就总结了所有我面试的问题,你会发现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因为他们的动机不强,为什么动机不强,他会说你的背景真的很宽泛,但是我看不出来你宽泛的背景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显示出任何你会忠于这个行业的动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英国人是这样的,如果你申请一个职业,他会看你的能力,但他更看重的是你的动力。他要你能告诉他为什么你要进这个行业,你是不是从小,你是不是从你高中到你大学,到你本科,然后到你硕士,你是一步一步,你所有的实习背景,你所有做的都是为了做这个行业,也许你喜欢摄影,也许你喜欢金融,你是不是一直都显示出来你对这个行业的热情,但是我觉得大部分的中国孩子,他在中国的时候想的是我怎么把学习学好,我以后学习学好了我出来就能找到好工作,很少会想到自己一直一直很有目标性的做一件事情。”张璐说,“这边是我好想就认准这条路,我一定就要做这件事情,我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做这件事情,所以我能把这件事情做好。”

  而作为张璐同届同学的陈郢南,如今也是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他对当年的访问学习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带给你不同的可能性和不同的思考性,是你出国最大的收获。”陈郢南说,你不一定要计算,我出国花了十万块钱,这十万块钱会找到多少工作,多少工资,有多少回报,如果你抱着这样精确计算你出国的价值,你算不出来,你会越算越悲观。“把观念要放开一点。”“如果我没有经过大三一年的交流,我并不敢来申请经济学院这样优秀的学校。”

  每一年,在英国的这些中国访问学生们来了又走了,来的时候他们带着些许期盼和焦虑,走到时候,他们带走了知识和对求知的全新理解。而对于那些英国学校,访问们在学业上的良好表现,也彻底打消了他们对中国学生们质量的疑虑。

  “我们的学生有1/3的学生得到了优秀,但是我们这儿自己本国的学生得到优秀的比例一般在8%到10%,他一下子就非常吃惊,就没有想到我们大陆来的学生,财大来的学生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下子我们从国内,对我们国内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质量等等,观点都改变很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项目还是促进了双方的了解,和互相对学生质量的联合培养。”陆懋祖说。

(责任编辑 盛颖霞)

上一页  [1] [2] 

 

关注度:
摘自:不详

 

乘车示意图 | 申请入会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中科瀚林信息研究院-教育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3 - 2011 Edu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连接:中国招生代理网 招生代理 自考包过 在职研究生 台湾留学 台湾留学中介 百科网 北京大学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