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分站运营  |  研究生  |  高考项目  |  学历教育 海外留学  |  其他业务  |  客户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中教信网 >> 出国留学 >> 海外生活 >> 新闻正文


海外中国访问学生:感受差异 在碰撞中成长

2007-10-8 18:55:57

  中国侨网消息:现在,英国等国家的一些大学里,每年都会有一批来自中国的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以学校公派的形式来到这里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他们在英国的身份叫访问学生。中国人常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这些访问学生看起来就应该是骄子中的骄子了。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海外求学一年之后,从对求知的理解到对生活的看法,都会发生很大变化,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发生改变呢?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最近一期节目展现了他们的海外生活学习的状态。

  扫去暗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卑

  刘沛是一个中国东北女孩,现在是南安普敦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她的导师说她的学习成绩,是英国本国学生都难以企及的优秀。然而,2004年,当刘沛作为上海财经大学的访问学生,初来英国的时候,她却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天资平庸的人。

  “在财大的时候我学习成绩也不是属于特别好的那种,然后上大学一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一直属于安于现状那种吧,每天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就这样,然后到了南安之后第一学期我的状况基本上就是跟国内差不多,就是基本上没有什么目标的。后来考试的时候考的一般,就是相当于这边的良好吧,平均分60分,我当时还挺好的,60分,我觉得也可以了,可以向父母交差了。”就在刘沛还沉醉在自我满足的状态的时候,负责中国学生的南安普敦大学的导师找她谈了话,这次谈话彻底改变了她对学习甚至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刘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后来考试过后陆老师找到了我,然后他问我说你觉得这个分数怎么样,后来我说挺好的,可以交差了,他说你有没有想过你能拿更好的成绩,我说没有,我能吗?我当时就这样问他,我们老师:‘说你能,只是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我说:‘嗯。’”

  刘沛所说的陆老师,就是陆懋祖博士。陆老师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中国走出来的留学生,如今,他已是南安普敦大学的当代中国中心的主任。“他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潜力,只是你自己是否挖掘了它。后来他说我知道你行,你一定能成功。”刘沛对陆老师的这番话印象深刻。

  陆懋祖认为,国内来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背书,如果他本人来讲,他刚来的时候没有对他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可能取得的成绩的自信心。“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就是激发他一下,能够做得好的。”他说。

  “他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潜力,只是你自己是否挖掘了它。后来他说我知道你行,你一定能成功。第二学期的时候,我就是这样觉得我行,我不比别人差,当时我就是真的特别用功,基本上每天都在图书馆泡两个小时左右,最后考试的时候三门平均分80,当时成绩出来之后我当时我自己也惊呆了,这就是我能得到的成绩。自从那件事情之后我特别感谢陆老师,他让我对自己这个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自信,我认为别人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刘沛如是说。她在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以后,再次回到了南安普敦大学,并成为了这里的一名研究生。

  英国教育自称是天才教育,你不想干的,无所谓,你想干的,他可以把你激发得很高,国内基本上比较平均,不能少做,不能多做,等他全做完了以后,没有精力做太大的,压得死死的,所以大家比较平静,这样很努力,可以做得很好,陆懋祖说,“像刘沛她考的,很少有每门功课都考到优秀的,在我这20多年的时间里面还没有看到过。”

  刘沛应该说是幸运的,她的访问学生生涯扫去了暗藏在她内心深处的自卑,她的生活也从此更多的充满了自信。不过,对于刘沛这样的访问学生来说,在英国求学的成本也是不低的。他们每人一年在英国的所有费用差不多十几、二十万人民币,和在那里读研究生所需的费用差不多,但是他们却可能还不能获得所在大学的文凭,那么,最终的结果,他们会觉得值吗?

  “金陵十二钗”英伦感受“颠覆”

  2006年,上海财经大学有13名学生来到南安普敦大学访问学习,13名学生当中,12名都是女生,她们也因此自谑的把自己称作金陵十二钗。现在,十二钗们即将结束英国的学业,回到中国的母校继续大四的学业。尽管在中国的时候,她们的学业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一路顺风,而在英国,她们以前所习惯的学习方式几乎在一夜之间被颠覆。

  “我觉得在国外学习跟在国内学习最大的差别就是自主能动性的问题,因为我们在这边参加过一个小组讨论,就是那种科技研究室的,我好紧张。”

  “像那种小组讨论和课题研发式的在国内是到研究生才开始有的,在国外他们听说从小学就开始了,就是自己决定一个课题,然后去选一下数据再做一些分析,得出自己结论之类的,这跟国内比较流行的做论文的方法很不一样,因为国内很多做论文都是直接上Google上面搜一搜,然后粘一粘。”

  “还有就是我觉得国外的学生在自己做论文这方面能力特别强,他们会自己安排时间定计划,然后效率特别高,比中国学生更加的有这种自主能动性吧。”

  “对,主要就是一个自主能动性的问题。”

  “他们应该是从小学到大学都一直是这样的一种教育延续下来,所以我觉得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比中国学校强很多。“

  “对,而且他们是自己找东西学,而我们就是老师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国内真的是有点像填鸭式教育,这边是因为加进了自己的兴趣,然后我知道我要学什么,我想学什么,我打算怎么学,这样学习起来就比较有动力,而且我觉得效率也比填鸭式的要高。”

  就在同学们体会着中英两国教育方式的差异的时候,英国教育界的人士也在观察着他们。琳达是布鲁奈尔大学的一名教授,近几年来,她多次往来于中国和英国之间,对中英两国教育文化的差异,她有着很深刻的了解。在她看来,中国的大学生的优势是基本功很扎实,但另一方面,和英国等西方国家的

[1] [2] 下一页

 

关注度:
摘自:不详

 

乘车示意图 | 申请入会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中科瀚林信息研究院-教育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3 - 2011 Edu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连接:中国招生代理网 招生代理 自考包过 在职研究生 台湾留学 台湾留学中介 百科网 北京大学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