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海归求职要积极应对
2007-10-8 15:29:15

懂资本运作,了解东西方企业制度的高端人才;而最后一类是保险行业的人才。
留学阶段,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网络
出国留学不要死读书,可以利用打工的机会,多和外界接触。在海外的人脉很可能成为日后回国发展的优势所在。结合专业打工、实习是较好的选择。对于海归来说,在国外工作过的经历可以大大提供回国发展的竞争力。打工、实习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要只为了赚钱,否则不能为你的工作能力加分。在实习过程中,要多学习国外企业的理念、作运方式、行为规则等,这些都是很有含金量的求职砝码。
求职时,明确自己的优势
“海归”求职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身份,而是用素质能力说话。“海归”最大的优势在于沟通能力。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只是对沟通能力最浅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和老外正常交流,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而不会发生误解。这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国际化的视野也是“海归”的一大优势。除此以外,“洋插队”也说明了“海归”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和在陌生环境下适应和生存的能力。
正视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
如今用人单位用人,不是根据你是“海归”或不是“海归”来作判断,而是从岗位的要求来选择。任何岗位都有相应的知识能力要求,谁符合这些要求,且符合企业的用人成本,那么企业就录用谁。所以,“海归”和非“海归”的标签是隐性的,只有能力和素质才是显性的。
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
目前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的主要是那些在国外攻读本科的小海归,他们和国内的大学毕业生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如果他们的心理价位太高,企业考虑到用人成本,反倒不倾向于用海归。因此,他们必须调整心态,放下所谓的身价,和国内大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不要过分盯着当初的投入不放,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与其如此,不如把在国内起步的阶段作为投资的继续。
看准企业需求“投其所好”
“海归”求职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对准企业的需求。“海归”求职成功率较高的企业是外资企业、有意向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以及那些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尤其是后两者,非常希望有海外背景的人来搭起走出国门的桥梁。此外,也不妨试试那些对外语有较高要求的职位。不要分散求职目标。
在求职时,一定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专业和水平,以及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若在短时间难以确定今后个人职业的发展规划,至少在求职的时侯,要明确一个短期的目标。所有的求职信息,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千万不要分散求职目标,今天投这个岗位,明天觉得那个岗位也不错,这样将会大大降低求职的成功率。不要气馁,要持之以恒。
最后是求职的决心和态度
其实,求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能力和运气的结合。要想获得好的运气的话,一定要有不怕失败的毅力和决心。
(作者简介:胡兴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领导学与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品牌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 盛颖霞)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