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分站运营  |  研究生  |  高考项目  |  学历教育 海外留学  |  其他业务  |  客户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中教信网 >> 出国留学 >> 海外生活 >> 新闻正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海归求职要积极应对

2007-10-8 15:29:15

  案例:

  小王两年前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去了加拿大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如今学成归来,却为找工作犯起愁来。

  “刚回国时,我给自己订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工作地非市区不去。”可经过几次面试之后,他才发现“海归”不那么吃香了。“前几天我收到一部门主管职位的面试通知,虽说月薪3000元低于我的心理价位,但我还是去了。”没想到,那天一起面试的竟然还有两名“海归”,大家相见都有惺惺相惜的感觉。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3名“海归”全部落选,一位本土本科生得到了那岗位,“因为他有多年工作经验。”公司人办资源总监事后说道。

  经过这一系列的磕磕碰碰,小王越来越发现自己手中的这张洋文凭起不了多大作用。“当初决定留学,也只是赶潮流罢了。那时候海外留学生在中国的行情看涨,出国热一浪高过一浪,所以也没多想就出去了。但是这么多钱投进去,总想有个高回报吧,所以就无形中抬高了自己的目标薪酬。其实现在想想,当初应该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出去,那样选择专业时针对性会强些;或者在国外先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先适应起来,那样有了工作经验,进外企总会有点优势吧。”

  小王心里明白,再这样下去,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而惟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将期望值降低,从基础做起。“我以前自恃过高,把职位全都定位在主管级以上,现在想想,就算我得到了那份工作,也不一定能胜任——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企业内部事务。”

  最终,小王决定先去小企业积累点在国内企业工作的经验,然后再转战外企。“我的优势就是外语和学历,现在先把工作经验补上。”

  类似小王的例子在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中不在少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要想在回国求职的路上少走弯路,就需要我们知己知彼,有效应对。

  充分认识国内就业形势,正视不容乐观的现实

  据2006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海外留学生中近9成有回国发展的意愿,其中约35%的人表示毕业即会回国,另外53%表示会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些经验再回国。

  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7年同样如此。这样的结论源于以下的事实:

  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2007年预计毕业生人数接近500万人。毕业生数量连年创出新高,而且总量大、增幅高。

  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

  据国家发改委资料,2006年全国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高峰。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可增加就业岗位800万个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预计城镇可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个,而劳动力供给将达1400万人。

  “晴雨表”效应增大

  大学生就业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大,2007年有两大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增大,一些行业由投资过快增长引发的产能过剩将逐步显现,这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行业及其关联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二是由于多种因素,人民币升值和金融风险压力增大。国内外对下一步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仍心存疑虑,对今后的预期还不稳定。如这些企业出口不畅,则其用人将受到影响。

  世界贸易摩擦波及就业

  尽管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但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外部贸易环境趋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国家某权威机构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的出口高速增长难以持续。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将产生重要影响,由此波及这些行业的就业,进而影响这些需求大户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时髦专业”和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调整心态,讲求实效,积极应对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华南(海外)留学人才配置中心负责人刘必兰认为,“海归”和国内大学生在国内求职就业已经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即便你留学去的是不错的国家,上的是知名学府,企业也会更看中你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另据央视《东方时空》的一项调查显示:洋文凭含金量总体下降、“海归”增多、期望太高以及国内学历竞争力上升是其动因所在。而企业招聘“海归”最看重国外工作经验或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其次是所学专业和毕业院校以及外语水平;最后是性格、爱好和对特长的描述。

  三类归国人才最好就业。目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给留学归国人员就业带来了很多的机会。比如以海尔、华为、TCL等企业为代表,这些已走向世界各地的企业,目前紧缺以下人才:一是发展知识经济所需的学科人才;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三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熟悉WTO规则的高级管理人才,四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据中华英才网最近一年外企招聘业务的分析认为,目前三种类型的归国留学人才最容易就业。一类是“功能型”的人才,即具备某项专业特长的人才;一类是

[1] [2] 下一页

 

关注度:
摘自:不详

 

乘车示意图 | 申请入会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中科瀚林信息研究院-教育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3 - 2011 Edu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连接:中国招生代理网 招生代理 自考包过 在职研究生 台湾留学 台湾留学中介 百科网 北京大学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