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国留学生杜可名:爱心传递跨越太平洋
2007-10-8 18:58:11

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Pass Love Charity Foundation,简称PLCF)是中国留学生杜可名于2006年3月15日在美国密歇根州注册的非营利组织,宗旨是为了更好地集合海内外的力量帮助国内的贫困学生和教师。
“纸箱子”的启示
“生活中,往往有些细节会决定一个人日后做大事情。”杜可名说, 2001年,她去美国密歇根州攻读儿童发展的硕士学位,和其他留学生一样,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学习、打工。然而两年后,杜可名驻停在一个大纸箱前,萌发了创立PLCF的想法。
2003年圣诞节前夕,为了给当地中文学校的孩子们买新年小礼物,杜可名和好友邱峪在美国密歇根州东兰辛的一家一元店里挑选文具,结账时,收银员问她是否顺便买件东西放到店里的大纸箱子里,送给那些穷孩子作为圣诞节礼物。
“这是专门为穷人的孩子设置的礼物盒子,他们希望穷人的孩子也能享受节日的快乐,让他们相信圣诞老人能听见每个孩子心中的许愿,不会因为贫穷就落下谁。”杜可名说。
此后,在其他的商店、图书馆、还有银行,杜可名都看见类似的这样一个大纸箱。“这该多么温暖啊!”杜可名惊叹不已:“它不像那些兴师动众的募捐活动,安静而又温馨地唤起人们举手之劳的爱心奉献。”
借助网络来做这样的公益活动——这个想法从此萦绕在杜可名的心里。
在购物网上设立一个虚拟的“纸箱子”,列一组适合给贫穷孩子的图书或文具之类的东西,让顾客在最后结账的时候买一样放进“箱子”,然后由购物网送给或寄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们,PLCF的雏形自此诞生。
一部电影的启发
“一而三,三而九,九而无穷”,杜可名这样解释PLCF的爱心传递理念,而这个理念来源一部电影。
2003年7月,杜可名在报纸上读到一部名为《Pay It Forward》的电影简介:历史课老师尤金要求每个学生想出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办法。11岁的男孩特雷弗建议每个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不必刻意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而要“将爱心传递”,去帮助另外需要帮助的人。
特雷弗首先帮助了身边的3个人,作为特殊的回报,他要求这3个人每人必须去帮助另外3个人,这样呈几何系数增长,如果成功的话,将会形成一张爱心接力的网,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杜可名回忆道:“这真是一个很美好的想法,我后来上网查询后得知,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国家都成立了类似Pay It Forward的基金会,那时我就想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成立一个这样的组织,让人人在受爱的同时学会施爱。”
杜可名决定尝试这个方法。“虽然是舶来的想法,但是能和中国的贫困教育结合,一定更有意义。”
在PLCF成立之前,杜可名曾托国内的朋友资助了10个孩子,她的惟一要求就是:希望这些孩子把谢意转成相同的爱心去帮助周围的人。杜可名说:“我想让这些孩子知道:他们永远不是只等待别人来帮助,纵然贫穷,没有足够的物质拥有,但他们身上也有能够帮助别人的力量。”
自己的“孩子”
PLCF现有海内外志愿者40余名,目前,主要援助对象是贵州省威宁县、织金县和安徽省阜南县。主要为这些地区的小学援助书本费、生活费、图书、教育教学物资、母羊,以及进行长期支教、农村教师培训、职业教育项目开发等。
PLCF里,除了杜可名是全职之外,其他人都属于兼职。杜可名在美国主要负责筹款,国内的志愿者进行具体的资助活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可他们心系PLCF,国内的朋友在空闲之余,便会前往山区,去看看他们资助的孩子。”杜可名告诉记者。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外出旅游、回家探亲、或是和好朋友痛快地大玩7天,而PLCF在中国的志愿者们选择前往贵州,去看看他们的“孩子”。
在谈到PLCF资助的孩子时,杜可名非常高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管资助的孩子叫成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外人还会误解,哈哈……每次这么叫,我们心里觉得很温馨。” (记者 白晓威)
原载:《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盛颖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