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中留过洋的开国将帅:一半元帅是海归
2007-10-8 18:57: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初称“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朱毛会师后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1948年11月1日,正式统一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又习称工农子弟兵,因为它与工农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人们很少将其与“洋”字挂钩,也很少有人统计过解放军中到底有多少出洋留过学的人员。根据解密后的外交档案记载,上世纪50年代,解放军曾选派过几百名现役干部到苏联军事院校学习深造,学成回国后担当了各方面的重任。此外,解放军中还有一些高级将领在建国前乃至建军前曾出国留过学。二者中获得开国将帅衔者初步统计有56名,约占开国将帅的3.5%。现将他们作一简介(以出国先后为序,其中于1955年荣获军衔且以后没有晋升者不再注明授衔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国留学人员
元帅
陈毅1919年至1921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因参加留法学生掀起的“拒款运动”,被当局扣上“煽动‘赤化’,‘参加布尔什维克活动’”的罪名,于1921年10月间被驱逐回国。回国后于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离校参加李大钊领导下的工会和学生运动工作。1926年,携李大钊的介绍信到武汉会见四川军阀杨森,经杨介绍认识了朱德。1927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政治指导员。1928年,随朱德参与领导了湘南起义。历任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新四军支队司令员,江南、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长,国防委员会、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聂荣臻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5年2月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后到中共广东、湖北省军委工作。1927年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后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历任广东省军委书记,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政委,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华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代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朱德1922年9月赴德国留学。1924年3月入德国哥廷根盖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哲学系学习,7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数月后入莫斯科郊外的秘密军事训练班学习军事。1922年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回到上海,接受了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分配的工作任务——到四川军阀杨森部任职,以阻止杨森投靠盘踞在湖北的北洋军阀吴佩孚。8月朱德抵四川万县完成任务,9月蒋介石委任杨森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督办,朱德任第二十军党代表兼任代政治部主任。1927年初,朱德遵照党的安排,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团长。后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南昌起义后,任第九军军长。朱毛会师后,历任红四军军长,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指挥、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建国后继续任解放军总司令,并任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党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委员长等职。
刘伯承1927年赴苏联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1928年,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11年在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学习。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被誉为“川中名将”。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12月31日,被国民革命军委任为新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赴苏联学习回国后任苏维埃区域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1930年12月到上海,协助周恩来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32年1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10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长征中兼中央纵队司令员。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曾兼任中央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员。抗战爆发后,任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八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
叶剑英1928年至1930年,赴苏联入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17年夏,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加入粤军。1921年任江防舰队陆战队营长,曾率部参加护卫孙中山、反击叛军陈炯明部的作战。1924年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参与筹办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新编第二师代师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通电反蒋,从吉安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获中将军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兼任第四军教导团团长,率部南下广州,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军事总指挥部副总指挥。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