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枪击案引发反思 留学警惕四大心理问题
2007-10-8 18:55:13

群网络会在你困难的时候给你提供帮助。要学会主动利用学校的相关服务和机构,比如经济支持系统,比如图书馆和学业辅导的培训课程。有机会要多出去走走,领略新地方的美好。最后,其他的调节和在国内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
叶斌指出,对留学生而言,最初的适应和过渡期是第一关,主要是语言、社交和生活自理方面的适应和挑战。就像外地学生、农村学生在上海读大学,中国留学生赴海外还要再加上更大的文化冲突和语言困难,比如欧美人并不太主动帮助人,要你能主动求助,但中国人又不好意思求助等;欧美人表面比较热情,但要深入交心就不容易,因为西方文化更讲究个体之间的边界和个性的独立。
网络链接
相信爱和宽恕
1991年11月1日,刚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1位副校长和1位同样来自北京、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当时,这一事件震动中美两国。
让世界想不到的是,遇难者之一安的三位兄弟后来捐出一笔资金,成立了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安的亲人们曾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信中的人性美让整个世界感动,其中说到:安生前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
这封爱与宽恕的信,当然是对活着的无辜的人而言的,因为活着的人往往承受着更大的苦痛。如果那名疯狂杀人的23岁韩国学生曾读过这封信,并因此而阻止自己的疯狂,不至于使自身产生反人性的“暗物质”,那是人类多大的幸运!(记者 肖波)
原载:《新闻晚报》
(责任编辑 盛颖霞)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