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分站运营  |  研究生  |  高考项目  |  学历教育 海外留学  |  其他业务  |  客户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中教信网 >> 出国留学 >> 海外生活 >> 新闻正文


留美幼童的历史遗憾(图)

2007-10-8 18:53:04

之,仿效之。还有,世界各国都有人来到此地,机会难得,互相交往切磋,增进友谊,这好处就更大了。’我问他们想家吗?答:‘想也没用。只有一心一意在这里读书,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我又问他们为何穿洋装。答:‘这是在国外,不改装有时不方便。可我们并没坏了规矩,辫子还留着,也决不加入洋教会。’听其言,简洁有理,我很高兴。我中国人学了西学,前途正未可限量。”(译文)

  中国政府所设立的留学生管理机构“出洋总局”设在哈佛城。李圭应邀拜访,得知:“幼童现有113人,以两人为一组,分别住在美国人家中,这样的好处是,随时随地可跟美国人学习纯正的英文。政府提供给他们每人每年400两银子的住宿费、伙食费和学费。管理处有两位汉语教师,幼童们每过3个月来一次,学习汉文。每次12人,学14天。这12个人走了,再来12人,周而复始。幼童们读书、写字、讲解、作文,都按照课程表进行。就是写信寄信,也有定期,每月两次。虽说这是小事,却可见他们的计划周全。我也曾到幼童们寓居的洋人家里去拜访,只见幼童们与洋人杂处,随时互相切磋,尤其是两国幼童在一起,彼此都有收获,真是水乳交融。而且我国幼童,并不忘阅读中国书籍,专心致志,根本不必担心他们顾此失彼,忘了祖宗。”(译文)

  显然,李圭在国内已听到有人对幼童们所谓数典忘祖的指责。但他根据亲闻亲见,挺身为幼童们辩护:“有人说什么中国不崇尚西学,如今却让这些幼童不远万里去学洋人的玩意儿,这不是缘木求鱼吗?我说,你懂什么?幼童们学习西学,学的是有用的东西。咱们圣人所要求的那些道德呀,三纲五常呀,幼童们身上都存在,不会因为学了西洋的学问就缺少了中国的德行。而且,中西双方取长补短,不必划地自牢。为了中国的富强,我们不应当置西方的经验而不顾,不去拿来为我所用。总之,咱们的道德纲常是‘体’,西洋的物质文明是‘用’,既要‘中学为体’,也须‘西学为用’,两者兼有,这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嘛。”(译文)

  在当年,李圭这位被称为“在‘华洋界上’混饭吃的布衣百姓”,其见识远在清政府多数官僚之上。

  全数召回幼童留学半途而废

  幼童留美,原计划时限为15年,不料进行到第十年时,留美幼童全部被政府强行召回。这一事件史称“留美幼童公案”。容闳在《自传》中记载了留美学生监督吴嘉善主张撤回留学生的种种理由:“留学生在美国,专门好学美国人的嬉戏游乐之事,读书的时候少,玩的时候多;还学美国人的样子,加入各种秘密会社,有的属于宗教性质,有的属于政治性质,总之全都属于不正当行为;因此,留学生们再也不尊重老师,对于新监督的训令,全当耳旁风……这样的学生,再在美国久居下去,必将失去他们全部的爱国之心,纵然有朝一日学成回国,不但无益于国家,且将有害于社会;所以,为了国家利益,应当立刻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全部留美学生,能早一日施行,即国家早获一日之福。”

  对这些污蔑言论,容闳极为愤慨,他写道,这些主张撤回留学生的清朝官僚“久处专制压力之下,毕生所见所闻,没一点自由的精神,没一丝活泼的思想。相反,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们,受到新教育的熏陶,终日呼吸自由空气,以往所受到的专制重压,一旦排空而去,言论思想当然与旧式教育格格不入,因此,他们爱好种种健身运动,跳啊,跑啊,走路没那么多规矩啦,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容闳的辩护,未能排除当权者对幼童们“全盘西化”的担忧。慈禧遽然颁旨:全数撤回留美学生。到1881年年底,除已在美国病故者3人、中途辍学者23人,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分三批“凄然回国”。这“94名回国留学生,如今学籍可考者87名,其中小学19名,中学35名,共54名,即60%以上正在接受初等基础教育;33名大专学生中,只有两人获得学士学位,其中一名就是日后成为著名工程师的詹天佑”。(田正平《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留美幼童被撤回后受到冷遇。高宗鲁译注的《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中,有一封留美幼童黄开甲写给美国巴特拉夫人的信,写信日期是1882年1月28日,地点在上海:

  “上岸前,我们幻想有热烈的欢迎在等待我们,也会有熟悉的人潮,还有祖国伸出温暖的手臂来拥抱我们。可是天啊!全成泡影。倒是人潮汹涌,但却不见一个亲友。没有微笑来迎接我们这失望的一群。

  “只有一个人上船来接我们——是管理我们信件的陆先生,一个不如平庸中国人的头等笨伯。他不雇用马车或船将我们载往目的地——中国海关道台衙门,却雇用独轮车来装载我们。行程迟缓,使我们再度暴露在惊异、嘲笑的人群中。他们跟随着我们,取笑我们不合时宜的衣服。我们穿的是旧金山中国裁缝的杰作,很难为时髦的上海人看上眼的。

  “有些独轮车没有‘法租界’的通行证,我们必须下车自扛行李而过。在中国士大夫眼中,这都是丢人现眼有失尊严的事。

  “为防我们脱逃,一队中国水兵,押送我们去上海道台衙门后面的‘求知书院’。”

  “经过四天的抱怨和不满,我们终于见到上海之最高官吏。三个人一列,由兵勇围绕着,我们又步行经过那些看热闹和奚落我们的人群。”

  据田正平《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所载,这分三批回国的留美学生,“头批21名均送往上海电报局,二、三批由福建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留用23名,50名分拨天津水师、机器、鱼雷、电报、医馆等处”。至于詹天佑扬名京张铁路、梁敦宜成为外交总长、唐绍仪担任民国总理、蔡绍基就任北洋大学校长,那都是20至30年以后的事情了。就这样,幼童留美仍被称为开了近代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留学教育的里程碑。(张建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注度:
摘自:不详

 

乘车示意图 | 申请入会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中科瀚林信息研究院-教育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3 - 2011 Edu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连接:中国招生代理网 招生代理 自考包过 在职研究生 台湾留学 台湾留学中介 百科网 北京大学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