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生遭遇困惑 留下还是离开难以抉择
2007-10-8 18:49:17

在很大程度上比国内的学生有很大的优势:一是他们有很好的英语基础,这个英语基础不像国内大学生是考出来的,没有实际应用能力。但留学生却可以很容易地用西方人接受的方式来沟通;二是西方的实用教育模式加上几年独立的生活使他们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国内大学生虽然也是离开父母,远离家门读书,但中国的大学几乎提供他们生活的一切,衣食住行,这种象牙塔里的生活和留学生自己租房,做饭,打工,甚至于寂寞和困难时无人相助的日子比实在是天堂一般,所以留学生更加能够适应生活;三是留学生比国内学生更加能够吃苦,在国外不管你家庭是多么富裕,每个留学生几乎都有打工的经历,而所谓的“工作”因为是不合法的Cash work,都是特别辛苦而且人工最低,本地人不愿做的工作。比如:餐馆服务员,搬运和工厂最脏的活。在这样的工作中,他们深深体会工作的来之不易,所以他们会更加珍惜工作的机会;四是留学生没有国内大学生的浮躁,也许加拿大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国家,新来的总是机会最少的,大家只有慢慢地熬才能有出头日,所以每个人都培养了较好的打工心态。但国内的大学生却不同他们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好了不起,所以往往容易高不成低不就。虽然留学生刚回国和国内大学生站在同一个起点,但长期来说他们比国内大学生更加具有发展的潜力。我相信一份投入一份收获的道理,但要将眼光放远点。
下面就是回去的实例:
Jiang & Lisa是学计算机和管理的,在加拿大大学毕业后,在多伦多工签一年,因为要一起申请移民,所以他们在还没有见过对方父母的情况下,在一帮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下在多伦多结婚了。工签的那年很无聊——Jiang在一个小电脑公司做维修电脑,同时业余时间就帮一个餐馆送餐,Lisa就到处打些散工。工签一年后他们又申请了原来大学的双学士录取信,然后打算递表移民申请。但他们实在不愿在加拿大耗了,就决定递表香港回国了。回去到深圳不久,他们分头找到了 IBM和Microsoft 两家大公司的工作,而且收入也比较客观。他们的移民申请由于递表香港可能比在 Buffalo慢很多,对此他们已经不在乎了。
Kevin在中国大学毕业以后,又来加拿大读书6年,在拿到加拿大大学毕业证后,也结婚申请移民。他说他想回国看看就回来,所以搞好所有可以回来的签证,将一堆申请移民的资料丢在我那里,说:回国将不齐的材料搞好就寄给我,让我帮助他递表香港。但现在他回去一年了,却没有动静。打电话过去他似乎很忙,我想在新疆石河子政府工作的留学生他可能是第一个,所以重视程度可以想象。
William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他当初父母移民美国都是为了他,但到移民申请下来了,他却超龄了。父母只好把他送来加拿大“曲线救国”,他在加拿大一呆就是六年。他已经是所有留学生中在加拿大发展最好的了,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找到一份洋人公司的工作,顺利移民。当他开始像一个正常的加拿大人那样生活的时候,他的美国移民拿到了,放弃加拿大已经拥有的一切——工作,朋友似乎很难,他也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后离开。他在美国很快找到一份工作,而这份工作还会日后到中国发展。
Raymond走的时候已经将移民材料递到Buffalo,现在只等他的雅思成绩了,但在国内做小个体户的他似乎没有时间去考试。用他的话说:离开加拿大,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染上了加拿大情节,其实我们并不在乎所谓的“身份”,我们只是希望能够经常有机会去加拿大放松一下,去回味我们经历过的一切。其实回国后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和他一样的想法——加拿大是他们成长的故事,是“闷”出精彩的日子,是他们最自由的日子,而这个日子在回去以后就很难找到了,因为生活在中国是现实而又残酷的,机会和压力是并存的。
“去和留”的确是很难决策,但我始终相信:只有破才能立。有个数据是很有意思的:每年大约有10000左右来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但最终留下的可能只有1/3,但每年加拿大移民局要完成的移民指标是24万,其中技术移民占一半,而且中国的技术移民占技术移民的一半,也就是说每年要有6万人口的人从中国技术移民来加拿大。而在技术移民中优先考虑的是那些有加拿大教育背景的学生。所以其实每年的留学生根本不能满足加拿大移民的需要,所以学生回国再申请移民是时间问题,只要能够保持他们的英文水平,他们移民没有任何问题。
原载加拿大《环球华报》
(责任编辑 高伟山)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