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分站运营  |  研究生  |  高考项目  |  学历教育 海外留学  |  其他业务  |  客户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中教信网 >> 出国留学 >> 海外生活 >> 新闻正文


父愿子来成? 倾家荡产送孩子出国换来什么

2007-10-8 18:47:41

  改革开放初期,国人的出国热一浪高过一浪,留学、镀金、修炼、跳龙门。这些人中,有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跃过了龙门,修成了“正果”;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一半途而废,功败垂成。于是他们转而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于是新的一轮出国热再次形成。

  这一代的孩子们,一方面享受了前几代人没有享受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把几代人希望的重担沉重地压在肩头。越来越重的书包与越来越丰盛的饮食,越来越深的眼镜与越来越众多的营养品,家长越来越殷切的玫瑰色的希望与孩子们越来越不堪重负的焦虑的心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这一代的孩子们成了社会悲喜剧的主要角色。

  改革开放初期,国人的出国热一浪高过一浪,留学、镀金、修炼、跳龙门。这些人中,有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跃过了龙门,修成了“正果”;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一半途而废,功败垂成。于是他们转而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于是新的一轮出国热再次形成。

  这里面还隐含着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较暗劲。如今都是独生子女,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街坊邻里,你家孩子考上了重点高校,我家的孩子一定要上全国最高学府;你家的孩子研究生毕业,我家的孩子一定要出国留学;你家孩子留学新、马、泰,我家的孩子一定要留学欧、美、加。并不考虑孩子的学习成绩,智商高低,所学专业是否适合孩子发展,只要能压倒关联人等就行了,说到底是虚荣心在作怪。

  常听人说起身边有些人倾家荡产送孩子出国,还常常得意洋洋地对别人说起,一副志得间满的样子,可见是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而那些出国的孩子们,有些生活都不能自理,语言也不通,虽然为了出国都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学习了外国语,但书本上学来的东西拿到实践中微不足道,交流都成了问题。学习成绩好的还好一些,听不懂老师讲课的简直是受罪,给家长打电话要求回来,一般是被家长批头盖脸地一顿恨批,或者是声泪俱下的一顿哭诉,弄得孩子进退两难。有些孩子干脆就在国外得过且过,混一天说一天。

  近日见到媒体的一篇报导,一对普通的工薪阶层夫妻陶新民和严萍,不顾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卖掉房子,借遍亲友将儿子思奇送到澳大利亚一所公立中学学习。但孩子到了澳大利亚却无论如何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听不懂老师讲的课,同学中除了一人来自中国福建,人家住在做生意的叔叔家中。其他都是外国同学,语言不通,连个朋友都没有,不可明状的孤独感时常袭击他的神经。几次想回国,都被父母严词拒绝,就这样捱过了一个学年。第二年,班里来了个有钱的日本同学小野,这家伙不仅蛮横无理,且十分看不起中国人。有一次小野故意找茬和思奇打架,还找来几个日本学生一起欺负他,并扬言:“给你10天期限,如果不在我眼前彻底消失,就让你去死!”。

  思奇顿感一片茫然,晚上给父母打电话时再次透露了要回国的意思,得到父亲意料之中的一顿呵斥。第二天,哭了一夜的思奇背着父母偷偷飞回了中国。他本来身上还有一些钱,省吃俭用能维持半年,打算先住下来再设法做父母的工作,谁知被小偷光顾,把所有的东西都丢了,万般无奈下只好到一家夜总会当保安。当陶新民夫妇知道消息,找到在夜总会做了两个月保安的儿子,又黑又瘦,目光呆滞的思奇哭求父母:“我在国外实在受不了了,我宁可做保安也不想出国。爸爸妈妈,你们别逼我好吗?”。他的父母流下了痛悔的眼泪。

  看到此处,连笔者眼睛都潮湿了。送孩子出国学习并非坏事,但要量力而行,既要看家庭的经济实力,还要看孩子的实际能力,切不可象陶新民夫妻,为了满足虚荣心而逼孩子为自己争口气,弄不好画虎不成反类犬。

 

 

少年留学悲剧上演 小留学生潜回国内做保安

 

  2006年5月20日,陶新民、严萍夫妇终于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夜总会门口找到做了两个月保安、又黑又瘦的儿子思奇。夫妻俩忍不住抱着儿子失声痛哭:“我们不该逼你去澳大利亚留学呀!”[全文]

 

(责任编辑 高伟山)

 

关注度:
摘自:不详

 

乘车示意图 | 申请入会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中科瀚林信息研究院-教育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3 - 2011 Edu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连接:中国招生代理网 招生代理 自考包过 在职研究生 台湾留学 台湾留学中介 百科网 北京大学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