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乡非异客——融入英国习俗与文化
2007-10-8 17:59:12

乡愁对于每个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来说,或多或少、或浓或淡皆不可避免,但是,既然自己选择了出国之路,就不能一任乡愁缠绵、弥漫,而与所在国的文化格格不入,以至于影响自己的学业、前程和人生幸福。我认为,明智之举应该是身在异乡不做异客。
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重在随俗,而随俗又必先知俗。东西方的文明各有所长又存在着差异,刚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和不便,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尴尬。
凡是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知晓,所在国很多不成文的规定、规矩、习惯和习俗需要我们这些外族人了解和学习,如看病、购票、拜访以及理发等公私事宜都需预约、预订,得到应允才可前往,并要做到守时、守信。若不能按时赶赴,要提早电话告知,说明事由,以取得谅解。此外,还有比如庆祝基督教节日、当地民间的民俗文化活动等文化传统,不问别人隐私、与人交谈时直视对方眼睛并注意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以及不闯红灯、自觉的环保意识等生活习惯或行为规范。这些看似无足轻重、无关大局,但对于我们了解当地民众,熟悉地方生活,融入西方文化,都至关重要。
因此,入乡而不随俗,就不可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学到有益的东西,更别说融入了。西方社会可学的、值得我们学的东西的确不少。当然,学的过程亦是取和舍的过程、兼和融的过程。入乡随俗是一种美德,我们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
主动融入
中西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我们这些带着东方背景的人要想既不失原文化特点,又能在这片新土地上很好地生存下去,最佳的选择就是主动融入。如何做到主动融入?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热情交往,友好相处,取长补短,提升自我。此外,了解所在国国家文化对出国学习和生活也不无裨益。
英国的国民特性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英国的经济发展较早,在大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英国人“自命清高”和“难于接近”。但是,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他们之间善于互相理解,能体谅别人。无论办什么事情,总是尽可能不留坏印象,绅士风度,处处可见。他们懂得如何造就一个协调的环境,让大家和谐而愉快地生活。职业感强烈,是英国人的另一大特性。选择了一种职业,就一定要让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商务交往中,他们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质,不掂斤拨两,一副大家的作风。对商务谈判,他们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备,细节之处不加注意,显得有些松松垮垮。但英国商人很和善、友好,易于相处。因此,遇到问题也易于解决。他们好交际,善应变,有很好的灵活性,对建设性的意见反映积极。在英国,"外表决定一切",与英国人交往要尽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谢,事后致函表示谢意,更能引起注意,赠送小礼品能增加友谊。在英国经商,必须属守信用,答应过的事情,必须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英国的礼俗丰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不像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随便拍打客人被认为是非礼的行为,即使在公务完结之后也如此。英国人有些禁忌须注意,如他们从不从梯子下走过,在屋里不撑伞,从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和人像做装潢等。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须注意。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虽然英国人已无昔日的雄风,可是自负心特别强。中、上层的人士由于地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一般家庭喜爱以前几代传下来的旧家俱、旧摆设、旧钟表而炫耀于人。首都伦敦有许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对原有的式样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车发动机虽然换上新型号的了,但车型还要尽量保持过去的老样子。伦敦有两家邮局,一年365天昼夜营业,从不休息,据说这是遵循英国的古老传统而保留下来的。
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他们保守、冷漠,感情轻意不外露,即便有很伤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现出来。他们很少发脾气,能忍耐,不愿意与别人作无谓的争论。英国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况之下,他们绝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国人待人彬彬有礼,讲话十分客气,“谢谢”、“请”字不离口。对英国人讲话也要客气,不论他们是服务员还是司机,都要以礼相待,请他办事时说话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则,可能会使你遭到冷遇。英国人对于妇女是比较尊重的,在英国,"女士优先"的社会风气很浓。如走路时,要让女士先进。乘电梯让妇女先进。乘公共汽车、电车时,要让女子先上。斟酒要给女宾或女主人先斟。在街头行走,男的应走外侧,以免发生危险时,保护妇女免受伤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且总是习惯先将妻子介绍给贵宾认识。按英国商务礼俗,随时宜穿三件套式西装,打传统保守式的领带,但是勿打条纹领带,因为英国人会联想到那是旧“军团”或老学校的制服领带。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拜会或洽谈生意,访前必须预先约会,准时很重要,最好提前几分钟到达为好。他们相处之道是严守时间,遵守诺言。
英国名民族还是遵循传统的习惯,宜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来表示“英国的”。如遇到两个商人,一个是苏格兰人或威尔士人,你说他是“英国人”,那么,他会纠正你说,他是“苏格兰人”或“威尔士人”,用“British”一字。谈生意态度须保守,谨慎。初次见面或在特殊场合,或者是表示赞同与祝贺时,才相互握手。在英国,不流行邀对方早餐谈生意。一般说来,他们的午餐比较简单,对晚餐比较重视,视为正餐。
因此,重大的宴请活动,大家都放在晚餐时进行。去英国人家里做客,最好带点价值较低的礼品,因为花费不多就不会有行贿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