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分站运营  |  研究生  |  高考项目  |  学历教育 海外留学  |  其他业务  |  客户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中教信网 >> 出国留学 >> 海外生活 >> 新闻正文


在英国留学有感:半工半读 我成了打工一族

2007-10-8 17:48:24

  在英国留学,高昂的生活和学习费用,迫使很多留学生不得不依靠半工半读的方式支付各项支出。在结束语言课程后,我也加入了打工一族。

  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容易,我的经验是,在英国寻找打工大致有三种途径:

  1、工作中心 job centre;

  2、职业介绍所 recruitment agency;

  3、亲朋好友介绍或自己上门找。

  我找工作的时候这三种途径都尝试过了。

  找工作的三条路

  初到英国的时候,语言还不是很流利,找工作受到了很多限制,仅限于清洁工、服务生等与人交流相对较少的一些工种。

  朋友们建议先到当地的工作中心搜索最近的工作岗位空缺。由于可以免费打电话申请,所以这成为大多数人找工作的途径。

  通过电脑搜索近一月的工作岗位,根据雇主留下的联系方式,你就可以直接打电话给雇主申请了。

  在国内经常抱着电话煲电话粥的我,一开始也不知为什么对电话产生了极度恐惧的心理。果真不出所料,第一个和第二个电话都因为我听不明白,对方没耐心给我继续解释而告终。

  没别的办法,壮着胆子打了第三个电话,终于让雇主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以便以后录用后联系我,可当雇主问及是否有工作经验时,我傻眼了,从没工作过的我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为争取这个工作也为自己不露马脚,只有硬着头皮说自己在国内有过工作经历,话音刚落,对方就说谢谢了,接着便是盲音。

  自信心严重受挫的我仍然决定将找工作进行到底,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不是吗?接下来我就直接去工作中介找,中介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询问了我的个人信息。又问到是否有工作经验时,这回我理直气壮的说有,她于是问我工作地址,经理的名字,还有联系方式,我又再次傻眼了,这我编也编不出啊,又以失败而告终。

  最终决定去中国城挨家挨户的询问,留下了我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天终于有餐厅经理给我打电话要我试工了,虽有听说中国餐馆对服务生很苛刻,但毕竟有了个开头,不管有多艰辛,开了头就是好样的。

  英国雇主与中国雇主的区别

  目前,我兼职两份工作。一份是给英国人开的旅馆做清洁,另一份是在中国餐厅做服务生。工作实质是相同的,于是便有了比较。

  中国餐馆的工作如前辈们所说确实比较辛苦,而且时刻要注意老板的脸色,手脚慢一点,做错了事情都逃不过老板的法眼。

  在华人餐馆做更有讲究,由于英国人与中国人吃饭的习惯不同,所以出餐和收餐便大有说道。

  英国人吃饭喜欢点头盘,吃完后再吃正餐,完了可能还要喝饮料吃甜点,上正餐前要先在餐桌上放加热垫,能保持菜的热度。用餐当中,正餐吃完也不能收空盘子。而华人用餐则可以吃完便收,甚至可能吃完了桌上也空了。

  给英国人工作,他们会守时上下班,尽管工作没做完,而且严格奉守多劳多得的原则。而华人的工作则做的多也不会多给工资的。

  打工的误区

  打工当中结识了不少朋友,每个人的经历都令人咋舌。有些人兼了三四份工,几乎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打工,用她们的话说就是,赚钱是有瘾的,永远觉得钱赚不够,于是拼命的打工而忘记了自己出国的主要目的,最终荒废了学业。

  甚至有人来英国后不入学,全职打工,打算先挣一年钱然后再读书。也有压根就不想读书了,以打工为生的。这样就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

  当然这种生活能磨练自己,体验生活的艰辛。但是打工一定要适度,时刻谨记出国留学的目的,以学业为主,适度的打工才是留学生的正确选择。如果因为打工,使学业成为辅助甚至放弃学业就不可取了。父母培养自己不易,要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好好读书,学好本领。(作者/纽卡斯尔大学新闻系学生 )

 

  原载BBC中国网

(责任编辑 高伟山)

 

关注度:
摘自:不详

 

乘车示意图 | 申请入会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中科瀚林信息研究院-教育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3 - 2011 Edu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连接:中国招生代理网 招生代理 自考包过 在职研究生 台湾留学 台湾留学中介 百科网 北京大学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