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治理校园欺凌 “同伴调解”作用大
2007-10-8 15:23:31

澳大利亚是个讲究民主与平等的国家,而这种“民主”与“平等”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澳大利亚公民早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
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待,反对歧视与欺凌,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这是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民主、平等与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澳大利亚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学校相关课程有《公民教育》《法制教育》《人类社会与环境》等,教学内容包括“创造和平环境”“与同伴平等相处”“我的权利与别人的权利”“解决冲突”等。
在澳大利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渗透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来开展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很多学校已经非常普遍,越来越成为澳大利亚学校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 悉尼的爱立逊公立学校开展了一项“同伴创造和平”活动,活动的核心是“同伴调解”。学校负责人告诉笔者:“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去解决他们自己的事,这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绝好的锻炼领导才能的途径。对于学校来说,减少了学生之间的矛盾,创造了友爱的校园环境;而对于教师来说,又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具体做法是:学校从高年级挑选一些学生做“调解员”,专门负责调解学生之间比较琐碎的矛盾与纠纷,教师则主要是起咨询和协助的作用,很少直接干预。学生调解员轮流在校园里值班,发现闹矛盾的学生就及时进行调解。考虑到有些学生不愿公开自己的缺点,学校还专门装修了一间类似俱乐部式的房子,供学生在里面轻松自由地谈话与交流。另外,为了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学校还要求教师有意地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同学和平相处。学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同伴创造和平”活动开展以来,学生间的纠纷有80%都是由学生自己解决的,而且效果非常好。
恩菲尔公立小学开展了一个叫“学校即社区”的活动。该项活动的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安宁、和谐、民主的社区。这项活动的核心也是“同伴调解”。学校对所有六年级学生进行培训,教给他们调解纠纷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每周从这些学生中选派一些志愿者,协助全校的学生解决问题。另外,这个小学还开展了“好朋友班级”活动,即每一个高年级的班级都要找一个低年级的班级作为“好朋友班级”,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和他们一起活动,协调他们之间的冲突。
在澳大利亚的学校,学生间的欺凌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的。学校非常重视这一问题,除了运用纪律的手段予以解决、惩罚外,“同伴调解”依然是个不可或缺的方法。悉尼博物女子高中的校长说:“女生当中也有‘暴力’现象,并且还很厉害,很难处理。”女生之间的“暴力”并不仅仅是打架斗殴,而更多的是“冷暴力”,即“忽视”,就是几个学生纠集在一起,疏远、冷落另外一个或几个学生,使被疏远和冷落的学生由于没有朋友而变得郁郁寡欢,心理压力越来越重。为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在每个班都挑选了1~2名性格开朗、责任心强的学生调解员,要求她们留心观察学生中的异常现象。一方面,如果发现有同学被孤立,学生调解员就会特意多和处于孤立处境的同学接近,尽量消除她们的寂寞与孤独。有的学生调解员还会将被冷落的同学带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去郊游,让被冷落的同学重新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另一方面,学生调解员会找带头闹不团结的同学谈话,尽量使她们消除偏见和分歧,重归于好。谈到这些学生调解员的作用时,库玛校长颇为得意地说:“她们就是我的校长助理,她们在‘暴力’出现的早期就发现了它,并协助我解决了它。她们的作用是我们这些领工资的教职员所无法起到的。” (文 张勇)
(《上海教育》2006年第7B期)
(责任编辑 盛颖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