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分站运营  |  研究生  |  高考项目  |  学历教育 海外留学  |  其他业务  |  客户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中教信网 >> 出国留学 >> 留学中介 >> 新闻正文


留学中介从暴利走向薄利

2007-10-8 21:15:24

  把女儿留两年的母亲

  杨爽是今年的应届高考生,“出国留学”是杨爽高考前的目标。高考后,杨爽和母亲就奔波于各个沈阳的留学中介机构之间。

  经过综合考虑,杨爽的母亲决定“把孩子再多留两年”。原来,在咨询的过程中, 杨爽的母亲认识了很多和她一样“要把孩子送出去”的家长,杨爽的母亲认识到了把刚满18岁的孩子送出国的“危险”——因为孩子的思想还没有成熟,简单地送出去还是有点不放心,而且孩子高中刚毕业,到国外还要重新学习。

  为了“最保靠”,杨爽被母亲送到了沈阳某大学与澳大利亚某大学联办的亚洲学院。

  根据合同,两年后杨爽将直接升入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4年后,杨爽会同时拥有两个学位,一个是国外的,一个是国内的。

  新模式减少成本

  杨爽这样出国留学的模式被称为“2+2”或者“3+1”,即“国内和国外的大学分别学习两年”或者“国内大学学习三年,国外大学学习一年”。杨爽母亲告诉记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看,“2+2”,“3+1”的办学模式可以减少“留学”成本,如果把孩子送国外读4年大学,一个孩子至少需要40—50万的费用,而通过“2+2”,“3+1”的办学模式,孩子留学的成本最多为30万。

  据记者调查,沈阳的很多高校早就看好了留学市场,从1999年开始,就有高校介入“2+2”,“3+1”的办学模式。校方基本是把国外的老师请到中国来,同时可以相应地提高学费。

  从“橄榄球”到“哑铃”

  其实,从高校介入留学市场以后,留学中介的市场就受到很大冲击。各个高校以自己良好的信誉度,再加上有实力后勤保证,成为了留学市场的黑马,而且现在已经变成了“航空母舰”。

  另外,由于网络的发达,社会上个人与国外高校相互联系的现象也开始增加,国外高校也很愿意接受中国留学生,而且中国留学生的到来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业内人士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学市场从留学中介独霸天下,“橄榄球”形结构变成了“两极”分化,一极是高校,一极是个人通过网络进行留学,“哑铃”形的结构就自然出现了。(首席记者 杨博 记者 张亮 侯凯航)

 

    原载东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 高伟山)

 

关注度:
摘自:不详

 

乘车示意图 | 申请入会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中科瀚林信息研究院-教育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3 - 2011 Edu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连接:中国招生代理网 招生代理 自考包过 在职研究生 台湾留学 台湾留学中介 百科网 北京大学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