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政策优化环境 中国引进海外人才步伐加快
2007-10-8 13:30:16

业园引进或设立专业化的风险投资基金或创业基金,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或融资担保。
引导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这一旋律迅速在中华大地上唱响。
2007年4月,浙江省委组织部对外发布消息,该省将实施“钱江人才计划”,优秀“海归”来浙江工作和创业,将获得最多50万元的资助。
8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京创业工作的意见》,并且专门建立北京市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指导和综合协调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方便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出入境的政策、定居政策等等。
依然在8月,江苏省44位海外人才获得百万创业资金。根据“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这44人只是首批资助的人才。到2010年底,江苏引进的该类人才将达到500名,每人都将获得不低于100万元的自主创业资金。这意味着江苏总共将投入5亿元,鼓励优秀人才投身科技创业创新的主战场。
“这100万元,全部给个人。”江苏省人事厅有关负责人说:“即便创业创新失败,100万元打了‘水漂’,也在所不惜。江苏‘宽容失败’,因为高科技就是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江苏容许科技创新失败。”
大力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从中央到地方,中国正在不断地调整政策、优化环境,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必将迎来一轮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的热潮。(杨晓冬)
原载:《中国人事报》

各地推招贤惠政 中国发展呼唤优秀海归人才
随着回国人士的增多,国内求贤若渴的各企事业单位纷纷竖起纳贤大旗。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海归”。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海归”都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已经回国的人或即将回国的人,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去掉“洋文凭”的优越感,真正靠实力说话;要明确自己能够从事什么、做好什么,在熟悉国内人才需求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就业。这样“海归”就不会变成“海待”,用人单位也能很快求得需要的人才。 >>>>全文
>>>了解更多留学资讯
(责任编辑 盛颖霞)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