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读“美国本科”不是赶时髦需理性对待
2007-10-8 14:47:36

●学费虽然昂贵 报名依然踊跃
“我们上午看到这个消息,下午就赶着过来了。”6月21日,家住亚运村附近的李先生夫妇,来到位于西四环的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咨询。他们向AP招生处的工作人员仔细问了许多问题后,决定替还在清华附中准备中考的儿子先报名参加该课程的录取考试。
“并不是所有的报名学生都能读这个‘美国高中AP班’。”AP招生处的老师介绍说,他们将组织报名的学生参加测试,主要是看英语水平。目前,第一批测试刚刚结束,有38名学生参加,基本都是初三或高一学生。
AP(英文全称:Advanced Placement)美国大学学分前置课程,就是在高中阶段开设具有美国大学水平的课程。通过该课程,不仅有助于申请美国的大学,还可以抵扣大学学分。
尽管北京首个AP课程班的学费达到每年8.3万元,但据招生方透露,6月16日发布招生信息后,几天之内已经有60多人报名,咨询者达200多人。
●放弃国内名校 青睐美国本科
“我想知道AP对申请耶鲁会有怎样的帮助。”来自人大附中的高一女生孔琳说道。
以前,中国的留学生主要是出国继续深造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成绩不够好、怕考不上国内名牌大学的中学生。现在,更多的国内优秀高中生有了出国的想法,其中不少放弃了清华、北大,把目光投向美国名校。据《2006美国留学申请调查报告》显示,去年秋,申请入读美国大学的中国高中生超过6500名,实际录取了2000人左右。
“我们学校的一个师姐,今年年初被哈佛提前录取了,她没有参加今年的高考。”孔琳说。1999年,申请哈佛本科的中国学生不超过100名,到2006年秋季入学时,已达2000多人。
●更多选择机会 更多成才渠道
不难看出,继“国内名校热”、“香港大学热”之后,一股到美国读本科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
“我觉得这很正常。”知名留学与教育规划师高燕定说:“以前的出路只有一个,现在则不一样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较高的家庭越来越多,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多一个选择,就多一个机会。”瞄准耶鲁的孔琳非常了解申请的程序和条件,她相信美国的大学“也许更适合自己”。
“我们计划让孩子去读美国的大学。”替儿子报名AP班的李先生是北京教育学院的老师,他说,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社会适应性方面,美国的大学都有很大的优势。
“对于学生而言,多样性选择应该是一种理性行为,不是时髦。”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朱旭东教授说:“对于家长来说,多样性的选择是基于孩子的能力,尤其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包括学习的自主和生活的自理能力。”
AP课程项目负责人朱敏表示,AP课程是在国内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引进的,既对国内的普通高中教育形成有益补充,也是改革高中课程、向国际化接轨的积极探索。“中外教育交流的深入,对于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建构多样性的教育体系来说,意味着机会。”她说。 (方超 李永强)

“洋高考”这扇门将会开多大(图)
(责任编辑 盛颖霞)
|